谷歌创始人建议12小时工作制,坐拥4.5亿游艇,网友:各有各的难

谢尔盖·布林,这名字一出来,总让人觉得跟“码农”、“硅谷”、“改变世界”这些词脱不了干系。

最近,这位大佬又上了热搜,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啥新科技,而是因为他建议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

紧接着,他那艘价值4.5亿美元的超级游艇“蜻蜓”号,也跟着火了一把。

这艘船有多大?

大到船上的工作人员,在照片里看起来像拇指姑娘。

这就有点意思了。

一边是科技大佬要求员工996,哦不,是“9127”,一边是他在加勒比海上开着比足球场还长的游艇度假。

这种反差,一下子就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咱们先说说这个“12小时工作制”。

布林这么做的理由,是为了加快公司在AI领域的进展。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很多公司都喜欢用“为了梦想”、“为了未来”之类的口号,来justify加班这件事。

但问题是,员工也是人啊,不是机器。

长时间工作,真的能提高效率吗?

恐怕未必。

有些人可能会说,人家布林是老板,有钱有资源,当然可以这么要求。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很难体会普通人的感受了。

就像“蜻蜓”号,4.5亿美元,这得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布林有资格这么做。

毕竟,他创造了谷歌,改变了世界。

他的成功,离不开努力和付出。

而且,人家也没强迫员工,只是“建议”。

但问题在于,在老板面前,“建议”往往带有强制性。

更何况,这还是个身家1370亿美元的大佬。

再来说说这艘“蜻蜓”号。

这艘船不仅仅是豪华,更像是一个移动的科技堡垒。

玻璃底泳池、私人影院、水疗中心,甚至还有直升机停机坪。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享受生活了,而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这艘船上的工作人员,大概是最能感受到这种反差的人。

他们在甲板上忙碌,维护着这艘巨轮的运转。

但他们与这艘船的主人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他们的劳动,支撑着布林的奢华生活,也放大了这种不平等。

当我们惊叹于“蜻蜓”号的庞大和奢华时,或许更应该思考:在科技巨头构建的庞大帝国里,每个“螺丝钉”的价值,是否都得到了应有的丈量?

那些为了“梦想”而加班的人,真的能分享到成功的果实吗?

还是只是成为了资本积累的工具?

与普遍认知不同,科技进步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少数人更富有,更应该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如果科技的进步,最终只是加剧了贫富差距,那这样的进步,真的有意义吗?

布林曾经说过,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是一个“非常有创新精神、非常值得信赖和有道德的人”。

但现在看来,他的“12小时工作制”和他的“蜻蜓”号,似乎与这个理想主义宣言有些格格不入。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段子:一个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上帝带他去地狱,看到人们围着一口大锅,锅里炖着肉,但每个人都拿着长长的勺子,没法喂到自己嘴里,所以都在互相抱怨和争斗。

然后上帝带他去天堂,看到人们也围着一口大锅,也拿着长长的勺子,但他们却互相喂食,其乐融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如何分配。

布林拥有“蜻蜓”号,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但他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让更多人,而不是仅仅是自己,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科技大佬和他的游艇的故事,更是关于我们这个时代,关于科技、财富和人性的一个缩影。

当我们追逐成功和财富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以及,我们为了得到它,又付出了什么?

分享